第27章:德艺双馨(1 / 1)

小寒刚过,诗滢轩的梅枝便攒足了劲儿。最老的那株梅树顶破积雪,爆出星星点点的花苞,粉白的花瓣裹着冰晶,像谁把两世的风骨都凝在了枝头。沐荷站在画室中央,望着墙上悬挂的《枫林荷影图》,笔锋里有梅龙的苍劲,墨色中藏着璞玉的温润,是她与临风耗时三月合绘的长卷,此刻正等着镇上的裱画师来装裱。

临风抱着一摞旧书从书房出来,牛皮纸包裹的书脊上,“云帆画论”“梦荷绣谱”的字样依稀可辨。他将书放在画案上,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,忽然抽出其中一册,里面夹着片干枯的荷叶,叶脉间写着极小的字:“艺者,德之形也;德者,艺之魂也。”字迹是师太的手笔,墨色沉稳,像历经风霜的箴言。

“这是当年师太收录的两世手札。”临风翻开绣谱,里面夹着碧玉未完成的荷纹绣样,针脚细密处竟藏着“守拙”二字,“她说云帆作画前必净手焚香,不是矫情,是对笔墨的敬畏;梦荷绣品从不肯用劣质丝线,不是挑剔,是对匠心的坚守。”

沐荷的指尖抚过绣样上的针脚,忽然觉得画案上的颜料泛起微光。朱砂里映出梅龙在狱中写诗的身影,他用烧焦的木枝在墙上刻字,血痕与炭痕交织,却字字透着不屈;石绿中浮出璞玉在贬所教孩童读书的模样,破庙里的泥地上,他用手指画着字,眼神比烛火更亮。

“是‘德’在引着‘艺’。”她想起梅龙手札里的话,“当年他拒绝为权贵题诗,宁可饿肚子,却说‘字如其人,沾了铜臭便再也立不起来’。”

辰时的阳光穿过画室的窗棂,在画案上投下狭长的光斑。他们按照云帆画论里的记载,准备“洗笔礼”——用荷池的残雪融水,调上梅林的晨露,以新采的梅蕊为引,净洗笔砚。临风提起铜壶,将雪水注入砚池,冰碴在墨锭下簌簌融化,墨色渐渐泛起淡淡的青,像浸过两世的风骨。

沐荷取过一支狼毫笔,蘸了些清水,在宣纸上写下“德”字。笔锋落下的瞬间,纸面忽然浮现出云帆的影像:他站在瑶池的莲台上,为天帝画像却拒绝美化其奢靡,说“画者当写真,失真则失魂”,哪怕被贬凡间也不改神色。

“是云帆的‘画德’。”临风接过笔,写下“艺”字,墨迹中映出梦荷的模样:她为贫家绣嫁衣,总偷偷多加层衬里,说“针线要暖,人心才安”,哪怕耗损自己的丝线也甘之如饴。

画案上的颜料忽然集体亮起微光,朱砂、石绿、藤黄在调色盘里旋转,渐渐凝成三对身影:璞玉在灯下校勘古籍,发现前人谬误便批注更正,哪怕因此得罪学界也在所不惜;碧玉为战乱中的孤儿缝制棉衣,在袖口绣上小小的平安符,针脚里落满了慈悲;梅龙在灾年开仓放粮,用自己的诗稿换米,说“字能暖人,不如一碗粥实在”;翩翩则在枫林里教村姑识字,把诗稿剪成认字卡片,笑声比红叶更艳。

“他们的艺,从来都长在德上。”沐荷望着影像里的璞玉,他校勘的书页上,批注比原文更用心,“就像他说的,‘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’,这‘得失’里,藏着的是良心。”

午后的画室渐渐热闹起来。镇上的孩童来学画,最小的阿禾握着铅笔,在纸上画荷池的锦鲤,线条歪歪扭扭,却透着天真。沐荷蹲在她身边,握着她的手调整笔锋,忽然发现孩子的掌心沾着颜料,蹭在衣袖上像朵小小的梅花——与当年碧玉教村姑绣花时,沾在布上的线头一模一样。

“你看这孩子的画。”临风指着阿禾笔下的太阳,是用朱砂点的圆,旁边歪歪扭扭写着“暖”字,“比那些刻意雕琢的山水更动人,因为里面有真心。”

他取出云帆的《山水诀》,教孩子们辨认笔墨浓淡,讲到“远山如黛”时,忽然指着窗外的梅林:“真正的远山,是梅枝在雪地里的影子,是人心底的清明,画不出来,却能看得到。”

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头,握着画笔的手更稳了些。沐荷看着临风耐心讲解的模样,忽然想起璞玉在破庙里教书的场景,他从不苛责孩童的错字,只说“错了便改,改了便好”,那份宽容里,藏着比学识更珍贵的品格。

傍晚时分,裱画师带着装裱好的《枫林荷影图》回来。卷轴展开的瞬间,满室的墨香混着梅香漫开来,图中的枫林红得沉郁,荷池绿得温润,交界处的留白里,题着两人共写的“德艺双馨”四个字,笔锋里既有梅龙的傲骨,又有璞玉的谦和。

“这留白处,该盖个印。”裱画师指着角落,“最好是能体现你们初心的印。”

临风从书案下取出个紫檀木盒,里面是枚新刻的印章,印文是“诗滢双心”,边款刻着“以艺载德,以心传薪”。这方印的石料,是用当年莲籽壳的边角料与梅林的树瘤合制而成,质地虽不名贵,却透着两世的温度。

沐荷蘸了些朱砂,将印章轻轻按在留白处。印泥落下的刹那,图中的枫林忽然泛起红光,荷池浮出绿意,光影里浮现出两世故人的笑脸:云帆的画笔下流出清泉,滋润了干涸的土地;梦荷的绣线化作彩蝶,落在贫家女的发间;璞玉的诗稿变成良田,长出金黄的稻穗;碧玉的绣针串起星辰,照亮了夜行的路;梅龙的墨汁凝成暖阳,融化了寒冬的雪;翩翩的诗句化作花雨,落在孩子们的肩头。

“是他们在认我们这方印。”临风的声音带着哽咽,他忽然明白,所谓德艺双馨,从不是要成为名流大家,是云帆拒绝失真的勇气,是梦荷偷偷加衬的慈悲,是璞玉批注谬误的较真,是碧玉绣符护佑的温柔,是把技艺化作温暖他人的光,把品格酿成滋养岁月的泉。

暮色降临时,孩子们抱着自己的画作离开,稚嫩的笔触里,有梅枝、荷影、星辰、笑脸,每一笔都透着纯粹。沐荷望着他们的背影,忽然发现阿禾落下了一幅画,画的是诗滢轩的梅树,树下有两个牵手的人影,旁边写着“好人”两个字,笔画歪歪扭扭,却像两世里最动人的评语。

临风将画仔细收好,放进那册云帆画论里。“这才是最好的传承。”他指着画中的人影,“我们教他们笔墨,他们教会我们,德与艺的最终归宿,是‘做个好人’。”

入夜后的画室格外安静。月光透过窗棂,在《枫林荷影图》上投下细碎的光斑,印在“德艺双馨”四个字上,泛着温润的光。沐荷铺开宣纸,临风研墨,两人决定合绘一幅《两世传薪图》,画里有瑶池的莲、曲院的荷、枫林的红、梅林的雪,更有无数双传递笔墨的手,从云帆到梦荷,从璞玉到碧玉,从梅龙到翩翩,最终落在他们与孩子们的手上。

“你看这墨色。”沐荷指着砚池里的墨,浓淡相宜,像极了两世的品格,“太浓则滞,太淡则浮,不浓不淡,恰好能映出人心。”

临风握住她的手,笔尖在纸上落下第一笔——是株小小的梅苗,扎根在荷池边,枝干上抽出新绿,像在说:德如深根,艺似新枝,根扎得稳,枝才能长得茂。

窗外的梅树忽然轻轻摇晃,花瓣落在窗台上,像为这幅画添了点天然的粉。沐荷望着花瓣上的冰晶,忽然觉得两世的时光都在这一刻沉淀:所谓德艺双馨,从不是挂在墙上的匾额,是藏在笔墨里的良心,缝在线脚里的善意,写在诗行里的担当,是让技艺成为修行,让品格成为风景,让后来人提起时,不说“他们多有才华”,只说“他们多好”。

画室的铜铃在夜风中轻轻摇晃,响声里带着墨香与梅韵,像在为这漫长的修行,唱支沉静的歌。而那方“诗滢双心”印,在月光里泛着红光,像在诉说:最好的艺,是把德画进岁月;最美的德,是让艺温暖人间。

最新小说: 冷宫杀神,步步为营 星恋雅望—还好没错过你 卫霜 恶雌被退婚?毛茸茸兽夫都争我宠 和竹马分手后,被太子爷蓄意诱吻 神明三岁半,御棺砸鬼惊动地府 失效温柔 神豪:大小姐搬空家产随军养崽 孤鹤寄春山 荼蘼花开,花事荼蘼